4/16
臨床情境中往往會有許多的人牽涉其中。病患、醫師、護理人員、病患家屬、其他醫事人員、甚至醫學生、醫療行政人員,都可能會與臨床況境有關。雖然這些人都是處在同一個臨床困境中,每個人要面對的問題卻可能不一樣,要作的決定更是不同。這種情形,是因為每一個人扮演的角色不同。而每一個角色都會有自己應該處理的問題及應該作的決定。
以病人來說,他的角色就是「生病而需要解決生病狀態問題的人」。一個人生病時如果採取對疾病不理不睬的態度,不願意尋求醫療或接受醫療,只要他沒有跟任何醫療人員或醫療體系聯繫或接觸,生病就是他自己在面對的事情。這個情境或許會有社會問題或是生命倫理問題,但是不太會有臨床倫理問題。但是當一個人生病又希望能解決生病狀態的問題時,只要他接觸了臨床醫療體系或是醫療人員,就會開始有臨床倫理的問題。
現代醫師的角色則是專業的醫療者。醫師的醫療行為則是一種替他人解決生病狀態相關問題的服務工作。這些服務的內容基本上包括診斷、治療與預防等醫療決定。這是一個服務工作,因為工作的目的是協助他人解決他人自己的問題。醫師的工作就是一個人在被授權後幫助他人處理他人自身的問題,而不是醫師自己的問題。
一個人內在角色的衝突
由於全民健保制度的實施,全國絕大多數的醫療院所及醫療人員都變成了健保的僱員。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讓國家得以在一定的開支下維持國民的健康。全民健保是一個醫療體系,它提供服務,也需要維持自身的生存。藉由維持自生的生存,全民健保才可以繼續照顧國民。身為健保僱員的各種醫療人員也就同時擔負了維持這個體系運作的責任。
由於有限的健保資源必須有效率的分配到要照顧的人身上,健保也因此訂定許多的健保規範。然而臨床醫療人員在面對病人的時候還是不可避免的需要決定資源的使用與否。這些決定有時是與人的憐憫心及醫療人員的行善原則相衝突的。這種衝突,是許多臨床人員面對倫理問題時心中困擾的來源。
由於臨床人員各人不容易察覺內在角色觀點與價值的衝突,常會把這種困擾轉化成對臨床困境的無奈。常常會有有想法,卻找不出作法的情形。倫理諮商在此就可以扮演重要的協助角色,讓臨床人員了解到心中的不滿或不安是由於自己的內在衝突所產生。這對於臨床人員的問題解決會很有幫助。
一般醫學內科 林育志 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