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情境故事中交錯的價值觀

4/02





「價值觀」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名詞。舉例來說,家庭價值、社會價值、傳統價值等等都是常常被拿來使用的名詞。由於它的意義過於廣泛,我們在這裡先採用Hewittm於1986年所提出之社會學說法。所謂的價值觀是指人們對於行為目標或結果的判斷標準。價值觀可以是絕對的或相對的。「絕對價值觀」指的是非主觀的、不受個人經驗與文化影響的價值觀。反之,相對價值觀則是指個人的、文化差異的。相對價值觀常是個人或個別文化群體對「絕對價值觀」的個別經驗。一詞被用在許多不同的。就同一件事情來說,相對價值觀與絕對價值觀可能是相互衝突的。



價值觀被用來判斷什麼是好的,甚麼是不好的。因此,每一個社會規範與倫理守則的背後都會存在著特定的價值觀。舉例來說,在一條嚴逞盜賊的法律背後就有著重視個人財產的價值觀存在。然而當社會依照一個特定價值觀訂出規範或倫理道德守則之後,這些規範就會變得公有化、標準化。這些標準化的規範可能會變得型式化,雖然可以在絕大多數的情形中得到可靠的印證,卻也可能在一些個人經驗、區域文化等範疇失去價值判斷的功能。 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大家往往都會知道一些共同的價值觀。例如,生命是可貴的、努力勤奮的性格是好的。然而在個人的領域裡,價值觀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舉生命是可貴的這件事來說,一個癌症末期的病人在生命可貴這件事上可能會認為生命品質比生命長短重要。沒有品質的生命只是折磨,短而有品質的生命才是正正有意義的。這時,原本「生命可貴,要珍惜保護」的價值就會被個人修正為有意義的生命才是可貴,沒意義的生命越短越好。這個新的修正不一定可以被社會上的每個人接受,於是就會有價值衝突。



臨床醫療相關的專業都是助人的專業,助人工作是一門專業。助人工作的目的就在提升當事人的福祉。助人專業就是專業人員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能,與被服務者在專業倫理的規範下互動,進而創造當事人的福祉。雖然經過專業訓練後,專業人員可以提供一定水準的知識技能服務,但服務者與被服務者若沒有在價值觀上有良好的溝通,服務的結果就不一定能替被服務者創造福祉。助人專業人員要培養體察他人價值觀的能力。雖然我們常常依照社會的一般價值觀(或是絕對價值觀)來決定臨床服務的相關事務,被服務者的個人或相對價值觀也要被尊重。在進行臨床決定時若能釐清專業人員與病患或相關人員的價值觀差異,我們就比較能在困境中找到大家共同能接受的方案。


一般醫學內科 林育志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